图文:昔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日丝路申遗,雄关重塑

2013-07-13 10:47:24来源:大河报
夕阳下的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东城墙遗址考古现场一条大河一条路之汉函谷关 昔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日丝路申遗,雄关重塑 东移300里的关隘成就汉代洛阳八大关口之首地位 核心提示:历史上有“一

夕阳下的汉函谷关

夕阳下的汉函谷关

汉函谷关东城墙遗址考古现场

  汉函谷关东城墙遗址考古现场

一条大河一条路之汉函谷关

昔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今日丝路申遗,雄关重塑

东移300里的关隘成就汉代洛阳八大关口之首地位

核心提示:

历史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美誉的函谷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重农轻商”的漫长历史长河中,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西出洛阳城的第一关口,具有重要的军事、经济、文化价值。

史料记载,在汉武帝之前,位于洛阳新安的汉函谷关并不存在。汉武帝即位不久,接受一个名叫杨仆的“关外侯”的建议,将坐落灵宝以北的秦函谷关,向东迁移了300里,于是才有了汉函谷关。如今,经过商贸、战火等岁月洗礼之后,位列丝绸之路申遗点的汉函谷关遗址正启动恢复性保护,相关工程即将完工。相信不久以后,这座曾翻涌无数历史风云的雄关,将再次闪耀在世人面前。

现场:铺陈丝路点滴印记的古官道已成村路

2013年6月26日上午10点多,记者一行从洛阳驱车西行,探访位于新安县的汉函谷关遗址。

刚进城,接到新安县文物管理局局长王新打来的电话,说汉函谷关遗址由于正进行恢复性保护工程,工期紧任务重,让记者直接到遗址现场,而汉函谷关管理所所长王洪超正在施工工地。据了解,为了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恢复性保护工程,工作人员早上都是直接去工地当“监工”,天黑才回家,连午饭都是叫外卖。

王洪超介绍,汉函谷关遗址,分布于两个土山之间的河谷地带,北侧是凤凰山、南侧是青龙山,自东向西通行只有这一条河谷可走,关口西侧是涧河和皂涧河,河流随着山势蜿蜒,形成“四面青山三面水”之势。距离关隘最近的关东村,有300多户人家,日夜守护着这座当年丝绸之路西出洛阳后,穿越而过的第一个边关关口。

汉函谷关现存主要建筑有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夯土城垣等组成的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80米的长方形城阙。

村民们讲,位于望气台和鸡鸣台之间的一条宽约50米的土路,是一条通关古道。如今,这条曾经铺陈丝绸之路点滴印记的繁华官道,已经变成东关村通往外界的村路。站在汉函谷关遗址区,向北百余米外是中国东西大动脉——陇海铁路线;向南百余米处则是1972年修建投用的310国道。一条古官道,夹在两条重要的现代化道路之间蜿蜒逶迤,这种穿越历史时空的“交通规划”,令人倍觉神奇,感慨良多。

回忆:关阙3层八角楼被抽空“大炼钢铁”

今年72岁的宋深子,是东关村人,从上世纪40年代出生开始,他就没离开过新安县,见证了汉函谷关遗址几十年的风雨变迁。

“我们七八岁的时候,小孩子们都跑到关口上看月亮,大家都叫她望月楼。当时关阙有三层楼,上面两层都是八角楼,用了那么多年八角楼从来不漏水。”宋深子说。随后几年,汉函谷关的关阙被当做了东关村村委驻地。到1958年时,受大跃进运动影响,八角楼被拆掉,铁、铜被当做金属熔掉,木头椽子被当做柴火用来大炼钢铁。随后,三层楼的汉函谷关就剩下没有钢铁和木头的最底层了。如今二楼残留的一些墙体,经过几十年的风吹雨淋,已经变得快要塌掉。

王洪超说,汉函谷关的“函关晓月”至今仍是新安八景之首。现在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汉函谷关,是上世纪20年代修葺的。在此之前,历朝历代都会对汉函谷关进行修葺或重建,目前它的模样和明清时期修的形状最相似。汉函谷关东侧是蜿蜒蛇曲的河谷,西侧是历史悠远的东关村。记者注意到,如今,东关村里很多村民的房子仍是土坯房子,与不远处的新安县城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

典故:秦函谷关东迁300里变成汉函谷关

在汉函谷关遗址东侧大门两侧,有两副对联特别引人注目。上联:功始将梁今附骥,下联:我为尹喜谁骑牛,横批“函谷关”三个字。

专门研究函谷关历史的县文物管理所高副所长说,这副对联里面主要提到了两个人,汉朝大将杨仆和道教鼻祖老子。杨仆,西汉名将,洛阳市宜阳县南湾村(今新安县境内)人,他生平两件事最为后人流传,分别是东移函谷关和南下平叛。史料记载,公元前112年,杨仆被封为楼船将军,率领水军,与路博德的陆军一起平定南越国,因战功被封为将梁侯。当时函谷关主要指秦关,也就是灵宝北的秦函谷关。奇怪的是,汉武帝并没有在秦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给他封地,让他在秦函谷关以东做侯。在历史上,关中侯是比较正统有地位的,他成了唯一的一个“关外侯”,于是他向汉武帝建议,把秦函谷关向东移300里,移到今天新安汉函谷关位置。将一个具有军事意义的关隘东移300里,既有助于扩大京畿地域,又能加强关中平衡地方的能力。汉武帝欣然接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移函谷关”佳话。下联则是主要写道教鼻祖老子从洛阳向西传学的线路,也从这条官道上经过。

当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东移函谷关”其中有历史演义成分。不管是杨仆个人喜好,还是汉武帝“扩关”策略,都是后话。其实历史上,函谷关主要有三个关口,分别是秦关、汉关和魏关。而东汉等后来朝代在洛阳定都后,汉函谷关仍是洛阳周边八大关口之首。

影响:具有重要军事、文化、经济等研究价值

汉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地处青龙山与凤凰山之间的峡谷地带,两山雄伟峻拔,南北对峙,中为峡谷,深险如函,皂涧河从南穿过,涧河北侧有一狭窄通道供东西来往。

汉函谷关就坐落在二山咽喉之处,易守难攻。作为军事要塞,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的雄壮气势。在历史长河中,这里不知发生了多少次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的惨烈战斗。从文化发源和交流历史上看,儒教自春秋创立起,几经兴衰,特别是在经历了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独尊法家”的浩劫后,到汉武帝刘彻时得到大力弘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把孔子尊为圣人,把儒教颁为国教,整个社会曾显等级森严的现状。以至于“非刘姓不王、非关内民不侯”。“杨仆徙关”的佳话是封建社会等级森严的一个明证和缩影,对研究我国汉代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物证价值。“紫气犹存贤令尹,青牛重渡古函关。”汉函谷关在道教文化传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函谷关作为丝绸之路重要遗址点,在东汉时已是各方达官贵人、富商巨贾聚集之地。汉函谷关不仅是一座军事重镇,同时也是两京故道中的重要门户,是两京商贸和文化交流的“豫陕孔道”、“秦齐通衢”。特别是东汉明帝时(公元66年),班超出使西域,“重开丝路,经营西域”后,汉函谷关更是各国使者、商人来往的必经之路。如今,汉函谷关遗址已成为丝绸之路申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关隘,为丝绸之路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推动当年中国与西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军事、文化、经济等研究价值。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