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申遗“大考” 寄语丝路采风(大河报AL07版)

2013-08-05 09:03:49来源:大河报
申遗采风团开拔在即,官方代表、艺术家、诗人鼓劲助威 阅读提示 | 由洛阳市委宣传部牵头,本报联合河南省黄河文化基金会、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及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等单位

申遗采风团开拔在即,官方代表、艺术家、诗人鼓劲助威

阅读提示 | 由洛阳市委宣传部牵头,本报联合河南省黄河文化基金会、洛阳市文物局、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以及洛阳丝绸之路与大运河研究会等单位主办的2013丝绸之路申遗大型文化采风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当前,随着洛阳“双申遗”的持续推进,这项洛阳市今年唯一由官方牵头举办的助力丝路申遗活动,正在集结队伍,即将踏上寻访丝路历史变迁之旅。值此采风团开拔之际,洛阳相关部门以及学术界、文化界等人士,纷纷寄语本报,为这场蕴含民众力量和智慧的主题活动表达心声,送上祝福。

8月5日大河报记者先后采访了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林基建、河南省黄河文化基金会理事长黄晓峰、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辉、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索铁生、曾于7年前参加过重走丝绸之路民间活动的青年诗人朱怀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学识,他们对即将参与的丝绸之路申遗大型文化采风活动持怎样的态度?在他们眼中,这次采风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意义? 

以活动促申遗 体味文化内涵

“是长安金梭织出了锦绣/是洛阳银梭织出了斑斓/丝绸之路才与千山万水缠绵/丝路花雨才让漫漫岁月鲜艳……”谈到2013丝绸之路申遗大型文化采风活动,河南省黄河文化基金会理事长黄晓峰不禁哼起《丝路悠悠》。这首歌,是他们2006年为支持洛阳启动丝绸之路申遗而创作的单曲。黄晓峰说,今年洛阳是“双喜临门”,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即将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大考”,离申遗成功又近了一步。

对于为何要举办这次采风活动,黄晓峰说,“举办文化采风活动,既可以让来洛阳现场考察的国际专家看到洛阳民间对申遗的关注和支持,也可以增进沿途省份、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相关行业的交流与沟通。”

黄晓峰认为,抢救文化遗产、发展文化事业,是黄河文化基金会主要业务之一。他希望通过这次采风活动,能够在沿线城市播下一颗有着文化产业基因的种子,让更多的社会公益人士与企业家参与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支持与扶助文化产业发展的行动中来,体味文化内涵,发展文化事业。

采风促进交流 再现丝路昔日风采

“文化采风活动为‘双申遗’加油助力。”受访时,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林基建说,他将代表市旅发委全程参与本次活动。

林基建表示,丝路申遗文化采风不仅是一次文化之旅,还是一次宣传中原、宣传河洛的文化之旅,采风团的每一个成员,都是丝路文化的宣传者,都是中华文明和河洛文化的推广者。

作为这次采风活动的成员,林基建认为,要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积极开发“丝绸之路”旅游线路,让丝路再现昔日风采。

“洛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遗存灿烂丰厚。”林基建说,我们应借丝路申遗的东风,进一步扩大“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加快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于有效提升洛阳旅游在国际旅游业界的整体形象,促进洛阳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和转型跨越,有着开启性的重大意义。让“丝绸之路东方起点”洛阳的又一张名片深入人心,把美丽洛阳推向世界。

手中一管毛笔 勾勒丝路精神

“绵延万里的丝路,连接欧亚大陆,2000多年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文明的传播,留下了丝路精神。”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灿辉说。

刘灿辉认为,丝路精神是开拓精神,它开拓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化之路;丝路精神是包容精神,它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们平等交流,共生共荣;丝路精神是和谐精神,它让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和交融不断深化,成为构建和谐世界的典范。

谈到2013丝绸之路申遗文化采风活动,刘灿辉表示,作为洛阳书法界的青年代表,他将全程参与,用手中的一管毛笔,为丝绸之路申遗呐喊助威。他说,近年来,洛阳书法家取得的成绩令全国书法界瞩目,借这次文化采风活动,将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书法家交流,宣传洛阳厚重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河洛书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

刘灿辉说,这次采风活动,实际上是对丝路精神的一次具体践行,其影响重大,意义深远。

行走丝绸之路 捕捉艺术之美  

“作为一名美术工作者,我支持并全程参与采风活动。” 受访时,洛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索铁生语气坚定。

“谈到丝绸之路,脑海里总会浮现茫茫戈壁、大漠流沙、骆驼成行这些别具异域风情的景象。丝绸之路本身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曾多次沿丝绸之路西行采风的索铁生,对新疆、甘肃等地特别熟悉。他认为,这次文化采风活动是宣传洛阳文化,推动艺术家书画创作的大好机遇。文艺家参与丝路采风活动,更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走近基层、贴近群众”,用画笔描绘大好河山,弘扬中华文化的具体体现。

“单从绘画角度来说,西域雄浑壮阔、气势磅礴的自然风格,以及西部各族人民豪爽彪悍的性格,顽强的生存精神,所有这一切都与内地迥异,特色格外鲜明,丝绸之路上这些独有的、融东西方文化为一体的民俗风情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索铁生不禁激动起来。他说,这为艺术家们学习、借鉴不同的创作技法,吸收不同的艺术元素提供了好的渠道,同时,对开拓创作空间,进行艺术探索,寻找艺术创作上的灵感都是大有裨益的。在行走中捕捉美的事物,这样的画作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索铁生认为,相对于他以往的丝绸之路西行采风活动,这次采风活动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既能在丝绸之路行走中捕捉艺术之美,又能为洛阳丝绸之路申遗活动尽一点力,意义非比寻常。

诗人思忖 新丝路即将诞生

“我经常会幻听到《出塞》中那一声激越的音符,又会幻化出清冽的‘明月出天山’图。有时‘十二木卡姆’在耳边回响,阿曼尼沙汗正款款走来,我知道,我的魂留在了西域。”这段充满诗情画意的话,出自洛阳青年诗人朱怀金之口。

2006年10月,朱怀金以电视制作人身份参加了千年丝路万里行活动,他和一群洛阳人历时一个月,完成了从洛阳到新疆,跨越5省(区)的丝路之旅。一路走来,朱怀金写下了不少华丽的诗篇。

“每一个热血男儿都有从军戍边的壮志,历代多少文人把目光投向了阳关、玉门、楼兰,那是纠结着光荣与梦想的塞外,是理想驰骋的豪迈疆场。”他说,这次采风活动,他将代表单位(注:朱怀金现供职于洛阳电视台)随团拍摄电视纪录片,将以独特视角将丝绸之路展现给中原民众,实现他7年前遗失在丝路上的未竟梦。

“每一个前往丝绸之路的人,返回时都将始终与众不同。”——对法国人于格曾在《海市蜃楼中的帝国》一书中的表达,朱怀金说:“这种不同,是要长时间穿越戈壁流沙、雪山和盐泽,是在空寂无人没有任何生灵的旷野,要时时历经生与死的拷问之后,才能体会到。驼铃叮当的商旅、面容愁苦的逐臣、横笔抒怀的诗人,他们都不见了踪影,但他们的印迹无处不在,又都渗透到每一个踏入过这片荒漠大地的行者心中。”

“丝路的魅力是无尽的,是无穷的。它的意义在于商旅交通和文学、哲学。”朱怀金思考了半晌,露出诗人的神情,“丝绸之路断了吗?我看没有,一条新的丝路正在诞生……”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