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西出洛阳 丝路穿越第一关(大河报)

2013-08-14 08:50:06来源:大河报
汉函谷关——大河丝路行第三站“秦时明月汉时关”,采风团寻访汉函谷关 阅读提示 |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有秦关和汉关之分。汉函谷关不仅是古代由洛阳西行的第一要塞,也是丝绸之路穿越

汉函谷关——大河丝路行第三站

汉函谷关——大河丝路行第三站

汉函谷关——大河丝路行第三站

“秦时明月汉时关”,采风团寻访汉函谷关

阅读提示 |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关隘之一,有秦关和汉关之分。汉函谷关不仅是古代由洛阳西行的第一要塞,也是丝绸之路穿越的第一道关口。“函”意为匣子,“谷”就是山谷,“函谷”意为以山谷为匣,遏其要冲。汉关指的是位于新安县城东的函谷关,为西汉杨仆所筑。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著名诗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所言之“汉时关”,即为此地。

7月5日,大河报以《昔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今日丝路申遗,雄关重塑》为题,对汉函谷关遗址现状进行了报道。8月12日,大河报特派记者跟随2013中国洛阳丝绸之路大型文化采风团离开洛阳城,再次赶赴新安县,寻访被称作“汉时关”的汉函谷关。

现场

遗址区正进行保护工程

12日中午,采风团抵达新安县,寻访汉函谷关遗址。

穿过汉函谷关遗址办公区,记者看到,遗址区仿若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繁华景象图;通过小桥,有一段高约五六米的土墙,土墙东侧是古灰色的函谷关关楼遗址。关楼北侧上写“汉函谷关”4个字。新安县文物局局长吕克勇告诉记者:“这是近代著名政治家和学者康有为亲笔题写的。”

吕克勇介绍,汉函谷关现存的建筑物主要包括关楼、鸡鸣台、望气台、夯土城垣等在内的长方形城阙,东西长约160米,南北宽约80米。汉函谷关遗址,北依凤凰山,南靠青龙山,自东向西通行只有这一条河谷可走,关口西面的河流随着山势蜿蜒伸展,形成了“四面青山三面水”之势。

穿过关楼,行走在铺陈着丝路点滴印记的古官道上,吕克勇告诉记者,这条古道是洛阳成为东汉都城之后,丝绸之路向西的必经之路。汉代古道东西贯穿遗址,长约400米,窄处约4米,最宽处达15米,蜿蜒深谷之中。行走其间,天开一线,“车不方轨,马不并辔”。

在关楼南侧右手边不远处,记者看到数个硕大的棚架。吕克勇说,这是为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洛阳丝路申遗考察,汉函谷关遗址区正在进行的保护施工。

典故

“紫气东来”源于汉函谷关

在汉函谷关关楼两侧,有副对联特别有韵味,上联“功始将梁今驸骥”,下联“我为尹喜谁骑牛”,横批“函谷关”。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西汉元鼎3年(公元前114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函谷关为何迁往新安?吕克勇说,在公元前112年,楼船将军杨仆率领水军,与路博德的陆军一起平定南越国,被封为将梁侯,是当时唯一的关外侯。当时的人们都以关外为耻辱。老家在关东的杨仆并不情愿做一个让人耻笑的关外侯。他上书汉武帝,要求将函谷关向东移至300里外的新安境内。当时,汉武帝念杨仆有功,批准了这件事,因而有了“杨仆徙关”的故事。

“我为尹喜谁骑牛”说的是道教鼻祖老子从洛阳向西传道归来的事。吕克勇讲,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内乱,各诸侯国热衷于权力争夺,战争频发,民不聊生,老子李耳对周王室失望透顶,于是决定辞官西行。传说,老子在经过函谷关时,把守的关令尹喜是个善观天象的人,他看见一团紫气自东方飘来,认为必有圣人来到,赶忙迎接。只见一位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走来,这就是老子李耳。

赞赏

为洛阳申遗做长远打算

眼下,洛阳丝路申遗即将迎来国际专家现场“大考”。“汉函谷关正积极做好迎接国际专家的各项准备。”吕克勇透露,今年3月,新安县博物馆专门建设了汉函谷关专题展览厅,以便民众更加了解汉函谷关在整个丝绸之路中的地位与作用,感悟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据了解,之前汉函谷关遗址发掘了不少古物遗迹,为了保护它们又进行了回填,“因为保护比展览更重要,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寻找保护与展览之间的平衡点。”吕克勇说。

即将离开汉函谷关时,徐金星教授称赞:“为洛阳丝路申遗做长远打算,汉函谷关遗址保护做得非常好。”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