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炳灵寺石窟,镶嵌在丝路上的“明珠”(大河报)

2013-08-19 08:57:10来源:大河报
采风团在炳灵寺石窟刘家峡水库蓄水前,周恩来亲自安排对石窟进行防水保护阅读提示| “每一座山都是一尊佛,每一尊佛都是一座山……”位于古丝绸之路陇西段支线上的炳灵寺石窟,坐落在甘肃永靖县城小

采风团在炳灵寺石窟

采风团在炳灵寺石窟

刘家峡水库蓄水前,周恩来亲自安排对石窟进行防水保护

阅读提示|  “每一座山都是一尊佛,每一尊佛都是一座山……”位于古丝绸之路陇西段支线上的炳灵寺石窟,坐落在甘肃永靖县城小积石山大寺沟,颇有“深山藏古寺”之神韵,是中国著名的十大佛教石窟寺之一,宛若镶嵌在中国古丝绸之路上的一颗明珠。

8月16日凌晨5时,采风团一行从甘肃省天水市驱车出发,经历450公里陆路,复又蜿蜒54公里水路后,刘家峡水库和炳灵寺石窟映入眼帘。我们滚鞍下马,用心感受黄河风情、佛教艺术及丝路申遗。

西进西进,丝路旋律一路唱响

“西出阳关,驼铃摇过古楼兰;明月天山,银辉迤逦波斯湾……”16日7时许,采风团一行驶入甘谷县。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记者透过车窗看到,在道路的左边,一家门市小商店的男性工作人员用手揉着惺忪的眼睛,打着哈欠;采风车左前方广场上,有不少晨练的市民,也不时被采风车播放的《丝路悠悠》歌曲吸引,不时将好奇的目光转移到采风车队。

采风车行驶到大象山时,美丽景色让人驻足流连,大家作了短暂停留。停下不到5分钟,正在周边晨练的几位老人看到车停下来,立刻围了过来。家住附近的李全老人在得知《丝路悠悠》创作背景及含义后说:“从甘谷县到新疆,路可不近呢,路上多注意安全。”几位老人祝福丝绸之路申遗早日成功。

炳灵寺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

“想看炳灵寺石窟,还得再走54公里的水路。”16日下午4时许,采风团一行在炳灵湖,也就是刘家峡水库,乘上前往炳灵寺石窟的快艇。经过近2个半小时的水路,炳灵寺石窟出现在采风团成员眼前。

陡峭的山峰,葱翠的树木,神态各异的佛像……让人目不暇接。据永靖县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的导游祁婷婷介绍,炳灵寺石窟正式营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即公元420年,后历经北魏、北周、隋、唐等不断进行开凿修造,元明时期仍有修妆绘饰。

穿过炳灵寺石窟的大门,道路两旁是葱绿的花草与树木,再往里走,向左拐一个弯,居然有不少毛驴在悠闲地吃草。向上,看到不少惟妙惟肖的丹霞地貌,如姊妹峰、龟兔赛跑峰,更有不少崖面上的石雕佛像,峰险石峻。

据祁婷婷讲,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183个,壁画约900平方米,分布在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

走进石窟内,记者发现:在崖面上,有着不同时代的石雕佛像或壁画。它们或大或小,最大的是唐代弥勒坐佛高达27米,最小的雕像仅有10厘米高。

炳灵寺所在的位置,正是古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道。早在西晋时,佛教徒便已开始在此地开窟造像,尤其是在西秦时,统治者崇信佛教,一时之间内地及西域高僧云集于此,一度成为当时佛教的一大圣地。“炳灵寺石窟和龙门石窟都是泥塑雕像,而且炳灵寺石窟的艺术价值仅次于敦煌莫高窟。”祁婷婷向大家介绍时,语意之中不乏自豪。

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炳灵寺石窟防护工程

“炳灵寺石窟防护工程,可是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的。”祁婷婷告诉记者,这和刘家峡水电站的蓄水截流有很大关系。

据了解,1966年,有40层楼高,可蓄水57亿立方米的黄河上游第一大坝——刘家峡水电站大坝即将建成。蓄水后将对处于大坝上游35公里处的炳灵寺石窟造成严重威胁,低处会被淹没,高处洞窟的雕刻、壁画、塑像等文物也将面临着渗水受潮受损的威胁。为此,当时的文化部专家组迅速抵达现场,与石窟保护研究人员、水电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制定出了修筑堤坝防水的保护方案。但是,正值“破四旧”的特殊时期,保护方案受到了部分人员的严重阻碍。

随后,文化部专家组直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报告,请求按照已制订好的保护方案对炳灵寺石窟加以保护。周总理看了保护方案后,直接批示“炳灵寺一定要保护好,保护工程按计划进行。”

1967年,国务院再次发文要求,必须在刘家峡水库蓄水前完成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在周总理的关心下,国家投资123.5万元专款,用于炳灵寺石窟防水保护工程建设。最终,炳灵寺石窟保护工程在刘家峡水库蓄水前建成。

171窟大佛像将接受联合国专家评估

炳灵寺文物研究所王副所长介绍,他们正在按计划完成各项申遗准备工作,修订了《炳灵寺石窟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了档案电子编目系统,对所有洞窟文物设立了文物档案;在保护工程方面,在遗产区、缓冲区设置了界桩,以减少对洞窟文物的损毁。

为便于游客参观,王副所长表示,他们专门布置了丝绸之路专题陈列展,设置了交通线路指示牌、引导牌、景区参观警示牌及医疗、邮政等相关标示牌和石窟区的防护提醒。

导游祁婷婷告诉记者,“用蓝色塑料覆盖着的171窟大佛像,就是联合国专家现场考察和评估的主要内容”,等评估结束后,将择机向游客开放。

(预告:本报特派记者正跟采风团前往酒泉,赴嘉峪关丝路遗址点,感受关隘风貌。)

Copyright © 2024 orgcc.com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文化艺术网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 orgcc#126.com(#换成@)  -  客服热线:1553852010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150025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豫网文【2020】5244-333号 豫B2-20150025

登录到会员

微信登录

微博登录

QQ登录

找回密码还没注册过会员帐号?立即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会员
返回其他方式登录